人物經歷
張海鵬,男,湖北省孝感市漢川縣人。曾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1939年5月出生。
196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系,同年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該所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至今未更換工作單位。1979年評定為助理研究員,1985年評定為副研究員,1990年升任研究員。
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1994年1月起任所長,2004年7月離任。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所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史哲學部副主任。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主要成果
著作
1.《中國近代史稿》(3冊),合著,人民出版社,1978年,1984年再版
2.《簡明中國近代史圖集》,獨著,長城出版社,1984年
3.《中國近代史簡明讀本》,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8月
4.《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獨著,地圖出版社,1984年12月,《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縮小本,1/32開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12月
5.《中國軍事史略》,合著,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3月
6.《追求集: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探索》,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7.《歷史不能忘記》叢書:《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開篇語》,合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
8.《20世紀的中國·政壇風雲卷》,主筆,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9.《辛亥革命史話》,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2011年再版
10.《國恥百談》,合著,中華書局,2001年
11.全國幹部學習讀本《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25講》,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二十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中國近代史研究》,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東廠論史錄——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評論與思考》,獨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Nowozytna historia Chin,pod redakcja Romana Slawinskiego,Ksiegarnia Akademicka,Krakow 2005(波蘭文版:中國近代史,施樂文主編,波蘭科學院出版社,克拉科夫,2005年)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Edited by Roman Slawinski Published by:Ksiegarnia Akademika,Krakow,Poland,2006(英文版)
15.《中國近代通史》十卷本,合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文庫版,2009年
16.《張海鵬集》,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17.《書生議政—中國近代史學者看台灣的歷史與現實》,獨著,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10年;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編纂
1.《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1982年9月、1983年3月;1985年再版,統編
2.《中國近代史演義》,署名陸仁,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1993年5月,主編
3.《中國近代愛國人物故事叢書》,14冊,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與徐輝琪共同主編
4.《中華驕子,卓越使者》,龍門書局,1995年2月,主編
5.《第二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1995年7月,主編
6.《人民警察必讀叢書:中國近代史》,民眾出版社,1999年5月,主編
7.《中葡關係史資料集》,上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主編
8.《百年中國史話》,92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9月,與王忍之共同主編
9.《劉大年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編輯
10.《日本教科書問題評析》,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版,與步平共同主編
11.《中國二十世紀通鑑(1901-2000)》全五冊,線裝書局,2002年9月版,與龔育之、金沖及、鄭惠共同主編
12.《1979-2000年中國近代史論著目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主編
13.《中國歷史學30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主編
14.《台灣簡史》,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2010年,與陶文釗共同主編
論文
1.《李秀成——修正主義和投降派的一面鏡子》,16千字,《歷史研究》1976年第1期
2.《忠誠的友人 勇敢的戰士——紀念呤唎參加太平軍120周年》,6千字,《歷史知識》(成都)1981年第2期
3.《應當如何看待義和團的排外主義》,17千字,《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合著
4.《四川保路同志軍的組織者龍鳴劍》,7千字,《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人物》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
5.《呤唎》,3千字,《清代人物傳》下編第1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6.《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及有關問題》,20千字,《歷史研究》1984年第4期
7.《寶善里炸藥爆發時間考實》,5千字,《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8.《也談外國侵略與近代中國的“開關” 》,6千字,《紅旗》1987年第6期
9.《湖北軍政府“謀略處”考異》,15千字,《歷史研究》1987年第4期
10.《湘軍在安慶戰役中取勝原因探析》,20千字,《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1.Peasant Wars in Moder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uses of Their or Success (10千字), UNESCO Yearbook on Peace and Coflict Studies(1986),Greadwood,USA 1988.
12.《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回顧》,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3.《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學習毛澤東有關論述筆記》,4.8千字,《求是》1990年第3期
14.《中國近代史的“兩個過程”論及其指導意義》,6.2千字,《高校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15.《試論辛丑議和中有關國際法的幾個問題》,16千字,《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
16.《孫中山社會主義思想研究評說》,18千字,《歷史研究》1991年第5期
17.《略論中國共產黨與近代中國農民戰爭》,13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科學》社科文獻出版社1991年12月
18.《論黃興對武昌起義的態度》,15千字,《歷史研究》1993年第1期;《黃興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1993年3月
19.《歷史和現實:“一國一制”和“一國兩制”研究》,7千字,《統一論壇》1993年第2期;《海峽評論》(台北)1993年第2期
20.《析黎庶昌<敬陳管見折>》,10千字,《貴州社會科學》1993年第1期
21.《孫中山“社會革命”說正義》,10千字,《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22.《中國歷史將要良性運轉——毛澤東與近代中國歷史的隨想》,8千字,《海峽評論》1993年12期
23.《一個蹩腳的文字遊戲——與王曉波教授商榷“不完全繼承的理論”》,7千字,《海峽評論》1994年第3期
24.《勿忘國家恥 勵精圖富強——甲午戰爭百年祭》,7千字,《海峽評論》1994年第8期
25.《論台海兩岸暫時分離的由來——評台灣當局“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5千字,《光明日報》1994年9月28日
26.《中國的統一要靠中國人自己——書生議政:年終看兩岸關係》,5.5千字,《海峽評論》1995年第1期
2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近代中日關係的歷史回顧》,5.6千字,《海峽評論》1995年9月號;《日本學刊》1995年第5期
28.《近代中國喪失發展機遇的省思》,3千字,《北京日報》1995年10月19日
29.《從史料解禁看“一國兩制”的歷史根據》,5千字,《海峽評論》1995年11月號
30.《論皖南事變之善後》,2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31.《試論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真諦》,10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6年第5期;《孫中山〈民生主義〉の真義にっぃての試論》,《孫文研究》21期(日本神戶),1997年1月
32.《中國留日學生與祖國的歷史命運》,20千字,《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
33.《“告別革命”說錯在哪裡?》,6.5千字,《當代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6期
34.《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中若干原則性爭論》,12千字,《炎黃文化研究》1996年12月;《馬克思主義研究》1997年第3期
35.《百年滄桑話香港》,9千字,《求是》1997年第6期
36.《香港地區是怎樣被英國“割讓”和“租借”的》,13千字,中華名人協會等編:《香港新紀元》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37.《黃炎培與近代史研究所的交往》,3.2千字,朱宗震等主編《黃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38.《香港回歸的歷史和現實意義》,5千字,武漢《改革縱橫》1997年7月號
39.Chinese Students in Japan and the Historical Fate of Their Motherland,Social Sciences in China(Beijing),Vol.18,No.3,Autumn 1997
40.《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5千字,《光明日報》1998年2月3日
41.《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淪”與“上升”諸問題》,11千字,《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42.《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對若干史實的解說》,15.5千字,台北《歷史月刊》第121期,1998年2月
43.《反省近百年中日關係的歷史教訓——在1997年11月東京第四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史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7.5千字,《抗日戰爭研究》1998年第1期
44.《50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評析》,13千字,《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45.《當代日本人眼中的侵華史》,3.5千字,《北京日報》1998年11月1日第四版
46.《對“戊戌維新的再思考”的再思考》,4千字,天津《理論與現代化》1998年增1期
47.《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思考》,3千字,《光明日報》1999年3月12日
48.《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5.5千字, 《光明日報》1999年4月26日,合著
49.《香港對於21世紀中國人的意義》,5.5千字,香港《亞洲研究》1999年第30期
50.《回歸之際話澳門》,7千字,《求是》1999年第23期
51.《劉大年》,17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大師治學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9月
52.《居澳葡人“雙重效忠”說平議》,1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
53.《建國50年來中國近現代史の基本問題に關すゐ檢討及び研究課題の概述 》,7千字,《近きに在りて》(東京),1999年12月,第36號
54.《戰士型的學者 學者型的戰士——追念劉大年先生的抗日戰爭史研究》,11千字,《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1期
55.《一個戰士學者對中國歷史學的貢獻》,6千字,人民日報,2000年5月9日“紀念與回憶”版
56.《讀劉大年的<如何評價張學良?>》,3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6月6日
57.《發揚呂振羽用唯物史觀探索中國歷史進程的精神》,3千字,《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3期
58.《二十世紀中國與世界關係的三個標誌性年代》,2千字,人民日報,2000年10月19日,第11版
59.《戰士型的學者 學者型的戰士——記劉大年的學術生涯》,18千字,《劉大年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60.《50年來中國大陸對孫中山的紀念與評價》,10千字,國父紀念館編印:《第四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1年5月,台北:《黨的文獻》2001年第5期
61.《50年來中國大陸對辛亥革命的紀念與評價》,10千字,《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6期
62.《胡繩與近代史研究所》,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63.《民國史研究的現狀與幾個問題的討論》,12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
64.《電視劇《走向共和》引起觀眾歷史知識的錯亂》,3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40期(總2584期),2003年5月28日
65.《堅持百家爭鳴 繁榮歷史科學》,4千字,《光明日報,理論周刊·歷史》2002年8月27日
66.《是一部歷史政論劇,而不是歷史正劇——關於歷史劇〈走向共和〉的零星感想》,4千字,《高校理論戰線》2003年第6期
67.《歷史電視劇〈走向共和〉宣揚什麼歷史觀》,9千字,《馬克思主義研究》2003年第5期
68.《辛亥革命を紀念する政治?學術の意義》,11.5千字,孫文研究會編:《辛亥革命の多元構造》日本汲古書院出版,2003年12月25日
69.《中國共產黨人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楷模》,5千字,合著,李慎明主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月
70.《試論當代中日關係中的歷史認識問題——簡評《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發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問題》,17千字,《抗日戰爭研究》2004年第1期
71.《試論毛澤東的歷史觀》,12千字,《中共黨史研究》2004年第5期
72.《20世紀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的探索》,2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73.《關於台灣史研究中“國家認同”與主體性問題的思考》,3.4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3月15日3版
74.《洋務活動及其現代的解釋》,20千字,國家圖書館編:《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6月
75.《走向民族復興的重要標誌——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5.5千字,《光明日報理論周刊·史學》2005年8月16日7版
76.《抗日保台 心向祖國——評日據時期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4千字,合著,《光明日報·要聞》,3版,2005年10月24日
77.《走向民族復興的重要標誌——論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10千字,《抗日戰爭研究》2005年第3期
78.《略論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兩個領導中心》,3.5千字,《海峽評論》2006年1月1日
79.《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12千字,《中國青年報》2006年3月1日
80.《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的反侵略問題》,9千字,(台北)《世界論壇報》2006年8月9日、15日、16日連載
81.《如何認識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17千字,(香港)《海岸線》2006秋
82.《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評價和方法論問題》,5.5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學術專刊·特稿》2006年12月14日
8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歷史學研究——以編纂大眾歷史讀物的指導思想為例》,12千字,《當代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2期
84.《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與轉折》,30千字,韓國首爾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東亞文化》第45輯,2007年12月
85.《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代意義》,4千字,《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文史》2008年1月7日
86.《試論胡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40千字,合著,《歷史研究》2008年第2期
87.《論牟安世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研究》,13千字,合著,《牟安世先生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8年7月
88.《當代中國歷史科學鳥瞰》,11千字, 張海鵬主編《中國歷史學3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89.《新時期歷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6千字,《求是雜誌》2009年第7期
90.《中日關係の現實と最近の中日關係史研究》,19千字,貴志俊彥、谷垣真理子、深町英夫編:《摸索する近代中日關係 對話と競存の時代》 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年6月
91.《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理性提升的歷程》,《北京日報》理論周刊·文史,2009年08月31日第19版
9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10千字,《人民日報》第7版,2009年09月01日
93.《學者論壇: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分期問題》,3千字,2009年11月20日,人民日報,理論版(第7版)
94.《60年來中國近代史學科的確立與發展》,7千字,《歷史研究》2009年第5期
95.《近代中國歷史發展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14千字,《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5期
96.《60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有關理論與方法問題的討論》,1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97.《對未來兩岸政治關係的可能定位及發展芻議》,11千字,《海峽評論》 2010年1月
98.《如何認識近代中國的反侵略問題——與一些流行的觀點商榷》,21千字,於沛主編:《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叢》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99.《試論羅爾綱史學研究的新生命——〈羅爾綱全集〉出版前言》,11千字,《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羅爾綱全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
100.《孫中山民生主義的內在矛盾值得研究》,3千字,中國孫中山研究會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編:《孫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顧與前瞻高峰論壇紀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4月
101.深入鑽研馬列主義,提高巨觀史學研究水平——張海鵬研究員訪談錄,24千字,晉陽學刊,2011年第3期
102.試論劉大年的中國近代史研究,30千字,歷史研究第3期,2011年學術
綜述及書評
1.《中國近代史研究概述》,11千字,《當代中國社會科學手冊》 社科文獻出版社1988年10月
2.《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問題》,3.2千字,《當代中國社會科學手冊》 社科文獻出版社1988年10月,署名十合
3.《通俗歷史讀物的社會責任——評<中國歷代名臣>中兩篇近代人物傳記》,4.2千字,署名薛適,《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
4.《記檀香山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2.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5.《記台北黃興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會》,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6.《辛亥革命》,合著,9.5千字,《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3月
7.《探索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特點的有益之作——杜恂誠新著<中國傳統倫理與中國近代資本主義>讀後記》,10千字,《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
8.《記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國際學術討論會》,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
9.《澳門史研究:前進和困難——國內澳門史研究的動向》,8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5年第5期;澳門文化司署:《文化雜誌》,第26、27期,1996年夏秋季號
10.《中共黨史之前史的巨著——讀再版的胡繩著<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5千字,《中共黨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1.《一年以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2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2.《1997年以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綜合報告》,20千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中國社會科學前沿報告(199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3.《1998年的中國近代史研究概況》,3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1999年中國近代史學術動態概述》,36千字,《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5.《1999年中國近代史學術動態報告》,27千字,李鐵映主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前沿報告(2000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6.《2000年中國近代史研究學術動態概述》,33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7.《2000年中國近代史研究學術動態報告》,20千字 ,李鐵映主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前沿報告》2001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2001年中國近代史研究概況》,34千字,《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9.《中國近代史的新寫法、新史識、新論斷》,3.8千字,《北京日報》2007年5月28日
20.《關於中國近代史若干熱點問題的討論》,25千字,何秉孟 高翔主編《理論熱點:百家爭鳴12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2月
21.《近年來中國近代史若干問題的討論》,13千字,《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6期
文章
1.《在光明日報座談會上的發言》,光明日報,1976年11月13日
2.《偉大的歷史使命》,北京日報,1978年5月13日
3.An English Fighter in a Chinese Peasant War_A.F.Lindley in the Taiping Revolution ,China Reconstructs,1980.7
4.《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革命——辛亥革命》,合著,解放軍報,1981年10月4日
5.《中國近代史講座》(共16期),解放軍畫報,1982年第10期——1984年第1期
6.《照相機何時傳入中國》,北京晚報,1983年8月7日
7.《照相機的傳入和中國近代早期的照片》, 解放軍畫報通訊,1984年第1期
8.《怎樣看待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學術座談會紀要》, 中國近代史學術動態,1986年第2期
9.《三十七年沉冤今日得昭雪——辛亥功臣夏之時的遭遇》,團結報,1988年9月17日
10.《懷念黎澍同志》,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
11.《掀開近代反帝鬥爭第一頁》,團結報,1990年5月26日
12.《鴉片戰爭150周年感言》,解放軍畫報,1990年6期
13.《紀念中國近代史開端150周年感言》,葛州壩水電工程學院(社科),1991年第1期
14.《孫中山——二十世紀中國的一位歷史偉人》,中華英才,1991年第18期
15.《前驅偉業光照人寰——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解放軍畫報,1991年第10期
16.《〈抗日戰爭研究〉致讀者 》,抗日戰爭研究創刊號,1991年第1期
17.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Sun Yat-sen,BEIJING REVIEW,VOL.34,No.41,October,1991
18.《珍珠港參觀隨感真理的追求》,1991年第12期
19.《余仲勉日記並說明》,辛亥革命史叢刊第8輯,中華書局,1991年9月
20.《近代邊疆研究與現實的關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2期
21.《劉大年》,《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3月
22.《幾位台灣著名人士關於兩岸關係的言論及我見》,《對外學術交流情況》增刊第18期,1992年7月12日
23.《台灣舉辦“黃興與近代中國 ”學術討論會——訪台報告》,《對外學術交流情況》 第38期,1992年7月27日
24.《促進海峽兩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交流》,江海僑聲(江蘇)1992年5、6期;民國春秋,1993年第1期
2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十年來的研究工作》,代中國史研究通訊(台北),第15期, 1993年3月
26.《駁永野茂門》,抗日戰爭研究,1994年第2期
27.《〈馬關條約〉關於戰爭賠款的規定給中日兩國帶來了怎樣的結果?》,北京日報,1994年6 月22日
28.《台灣與祖國共患難——回顧〈馬關條約〉割台百周年》,海峽評論,1995年第4期
29.《警世甲午 醒世亦甲午——評電視歷史紀實片〈警世甲午〉》,人民日報,1995年5月20日第7版
30.《回歸前的思考——澳門史研究中的新觀點》,百科知識,1995年第5期,總190期
31.《一片揭露日本侵華罪證的報導--談〈「虎頭要塞」:日本法西斯的罪證〉》,中國教育報,1995年6月4日星期刊
32.《牢記百年之恥 發奮振興中華——論馬關條約與近代中國的落後》,台灣研究,1995年第3期;海峽評論,1995年第6月號
33.《張西曼文集》跋,張小曼編《張西曼文集》1995年6月
34.《近代中日關係史是侵略與被侵略、反侵略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1995年7月15日
35.《正確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出發點》,高校理論戰線,1995年第8期
36.《在第三屆中華民國史國際研討會上的賀詞》,民國研究(南京)第2期,1995年
37.《向青少年朋友推薦新書:〈記住這段歷史〉》,中國青年報,1995年8月22日,7版
38.《多行不義必自斃》,中國青年報,1995年8月29日,7版
39.《近代中國喪失發展機遇的省思》,北京日報,1995年10月19日,文史專刊
40.《在祝賀劉大年同志80華誕座談會上的致詞》,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41.《用〈百科知識〉迎接21世紀--賀〈百科知識〉出版200期》, 百科知識,1995年第11期
42.《“戰爭!日本空襲珍珠港!”——珍珠港博物館巡禮》,中國教育報,1995年12月3日4版
43.《議和大綱、辛丑條約、辛丑條約談判、庚子賠款、義和團大辭典》,廖一中主編,中國社科出版社,1995年12月
44.《中國近代史研究中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點面臨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增刊第36期,1995年1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第2期,1996年1月5日
45.《清除殖民文化心理 挺起中華民族脊樑(三人談)》,光明日報,1996年2月27日史林版
46.《里斯本訪史散記》,澳門日報,1996年3月17、31日,4月14日
47.《留學生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人民日報海外版,1996年6月19日
48.《關於香港主權移交儀式的對策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第59期,1996年6月28日
49.《不能否定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高校理論戰線,1996年第6期
50.《陸榮廷新論》序,陸榮廷新論,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
51.《劉大年存當代學人手札》跋,劉大年存當代學人手札,1996年
52.《英國是怎樣割占、強租香港的--澄清有關香港的幾個錯誤說法》,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第21期,1996年9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1996年第25期
53.《人文學科在信息工作中大有可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1997年3月29日,第3版
54.《黃炎培研究學術討論會閉幕詞》,朱宗震等主編:《黃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社1997年4月
55.《跨世紀的歷史終結》,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1997年第27期
56.《〈陳明侯將軍〉序》,載《陳明侯將軍》,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57.《中國近代史的“沉淪”與“上升”》,天津《今晚報》,1997年7月1日第10版副刊
58.《回歸:下一個是澳門》,《環球企業家》1997年第4期4-6頁
59.《英國割讓香港——舊中國屈辱的象徵》,中組部《黨建研究》 1997年第7期
60.《中國近代榮辱撮要》,軍事科學院《國防》 1997年7月號
61.《香港回歸後的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 1997年第19期
62.《佗城開基客安家》序言,丘權政主編《佗城開基客安家》 中國華僑出版社,1997年12月
63.《評胡繩著新版〈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光明日報史林版,1998年1月6日
64.《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光明日報,1998年2月3日史林版
65.《〈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日本語版序文》,吳天穎著《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 外文出版社,1998年
66.《對毛澤東中國近代史論的評價和近代史學理論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傾向》,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增刊第12期(總1933期),1998年4月26日
67.《對日本自由主義史觀的批判和戰爭遺留問題研究的進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28期(總1934期),1998年4月28日
68.《出版諷刺小說的諷刺——評大眾文藝版“中國古典小說大系”第二輯》,新聞出版報,1998年6月15日,第3版,署名“易笑翁”
69.《造就大師級人才》,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1998年9月16日
70.《20年:中國近代史研究正在走向成熟》,光明日報,1998年12月25日史林版
71.《學習范文瀾和羅爾綱的治學精神》,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1998年12月31日《范文瀾和羅爾綱的治學精神》,科學時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2月15日
72.《舊詩六首》,單天倫主編《秋韻詩詞選》,社科文獻出版社,1999年2月
73.《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思考》,光明日報,1999年3月12日史林版
74. Якакученыйозабоченсобытиями вокруг обликаЛенинаиМавзолея,Правда12-13Октября1999годаnо.116(28078)
75.《中國工人運動史》評介,出版發行研究,1999年第6期,中國圖書評論,1999年第6期
76.《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和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1999年第23期
77.《“一國兩制”構想的又一次成功實踐》,《瞭望周刊》1999年第 51 期
78.《警惕日本的動向》,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2期
79.《張國淦文集》序,張國淦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3月
80.《呂秀蓮嗜“台獨”如命,絕沒有好下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第16期,2000年4月28日第一版
81.《繼承光榮傳統,追求發展創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建所五十年》,光明日報歷史周刊,2000年5月26日
8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序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
83.《開拓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6月8日
84.《追思胡繩同志在建樹中國近代史學科中的功績》,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11月23日
85.《編輯〈劉大年文選〉的回憶與思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86.《一個戰士、學者對中國歷史學的貢獻——追懷馬克思主義歷史家劉大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12月19日
87.《七七事變前的日本對華政策》序言, 臧運祜著《七七事變前的日本對華政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2月
88.《世紀回眸:歷史的回顧》,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12月28日
89.《新世紀將是中國走向新的繁榮的世紀》,當代思潮,2001年,第1期
90.《50年來中國大陸對孫中山的紀念與評價》(摘錄),中央日報,2001年3月3日22版
91.《帝國主義侵略和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鬥爭》,總政宣傳部電視錄像帶,2001年4月
92.《訪問英國、法國、波蘭情況報告》,世界社科交流(院內版)第13期2001年4月24日
93.《〈幸運的人〉中文版序》,王德訊等譯佐藤猛夫著《幸運的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7月版
94.《為建設一流研究所而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年8月14日
95.《牢記歷史的教訓——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6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年8月30日頭版“熱點縱論”
96.《為什麼要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年10月30日頭版“熱點縱論”
97.《〈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序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0月
98.《胡繩與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年11月27日4版“學苑”
99.《“汀、賀大捷”與北伐戰爭的地位及作用》,鹹寧日報,2001年11月13日
100.《毒品問題與近代中國序》,王宏斌主編:《毒品問題與近代中國》,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2年7-9
101.《中國近代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序言》,劉明逵、唐玉良主編:《中國近代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14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02.《“1949年的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劃時代的歷史轉折——“1949年的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03.《關於東方學研究復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方學研究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廿一世紀の東方學》 2002年3月
104.《學習羅爾綱治學精神 深入研究太平天國歷史》,載方之光 易家勝主編:《太平天國史新論》,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05.《把認識提高到“三個代表”的高度——學習江澤民總書記考察人民大學重要講話座談會發言摘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2年5月16日
106.《提高對發展、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認識》,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辦:鄧小平理論研究,2002年第5期,2002年5月20日
107.《歷史豈容篡改——〈日本教科書問題評析〉序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2年6月4日
108.《我院開展台灣史研究籌備工作基本就緒》,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第50期,2002年7月19日
109.《一定要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2年7月23日
110.《學會與黨委書記合作共事》,直屬機關黨委主辦《黨的工作通訊》,第28期(總145期),2002年7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2年7月30日
111.《在澳門文化局在北京華潤大廈舉辦的〈文化雜誌〉座談會上的講話》,2002年5月22日,澳門《文化雜誌》中文版第44期,200年秋季號,第195-6頁
112.《百家爭鳴 促進歷史學繁榮——在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開幕詞》,(澳門)市民日報,2002年9月30日第七版
113.《關於人才培養的一點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暑期工作會議檔案彙編》,院辦公廳編印,2003年8月
114.《強迫台灣實行社會主義不會有好結果——“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祖國的根本方針》,海峽評論,144期,2002年12月1日出刊
115.《深秋遊廣島有感》,日本僑報電子周刊, 第252號, 2002年12月4日發行
116.《維護祖國統一 實現民族復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2年12月26日
117.《中俄關係中文文獻目錄·序言》,薛銜天、周新民主編:《中俄關係中文文獻目錄(17-20世紀)》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18.《張海鵬與宇野重昭對話錄:在共同歷史認識的基礎上走向東北亞的發展》,日本《山陰中央新報》 2003年1月4日,14版
119.《從“筆談外交”到“以史為鑑”——中日近代關係史探析?序》,伊原則周著:《從“筆談外交”到“以史為鑑”—中日近代關係史探析》,中華書局,2003年1月版
120.《加強對外學術交流 為建設一流研究所服務》,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4月3日
121.《學習當人民代表》,百年潮,2003年,第4期
122.《對談者:宇野重昭/張海鵬:日中國交正常化30周年にぁたり「「歷史認識」のギャップをどう乘り越えるか 」,宇野重昭編:《北東アジアにぉける中國と日本》,補論,第247-256頁,東京都國際書院發行,2003年3月31日
123.《中華民國歷史的全面研究與編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編:《21世紀國中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對策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124.《在新中國史學成就與未來研討會上的發言》,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25.《故紙堆序》,《故紙堆》,本書編委會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4月
126.《台灣選舉與政治生態的觀察》,合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專報,第28期,2003年5月12日
127.《透過莫理循的眼睛》,光明日報,第2版,書評,2003年5月22日
128.應大力強台灣史研究,合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37期(總2581期),2003年5月18日
129.《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紅線》,經濟日報,2003年7月9日第三版
130.《胡錦濤七一講話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紅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辦:《鄧小平理論研究動態》2003年第5期(總第47期),2003年7月10日
131.《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調研報告讀後》,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工作簡報,2003年第25期,2003年7月14日
132.《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7月17日;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3年第3期(總第19期)
133.《北京的莫理循中譯本序》,《北京的莫理循》,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134.《弘揚民族精神是當前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9月23日熱點縱論
135.《張國淦文集續編序》,《張國淦文集續編》,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136.《百年中國社會圖譜·序》,《百年中國社會圖譜》編委會,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月
137.《南三島志序》,南三島志編委會:《南三島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9月;中國地方志,2004年,第 3 期
138.《開展嚴復研究,促進中國近代史學科的學術進步》,《嚴復與近代中國文化》,海風出版社,2003-9月;世界論壇報(台北),2003年12月23日
139.《張之洞與清末新政序》,李細珠著:《張之洞與清末新政》,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10月
140.《捍衛中國領土主權不可分割的原則》,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2003年第35期(總第296期),12月15日出版;台灣研究,2003年第4期(總第64期);台北,世界論壇報,2003年12月31日,2004年1月1日
141.《毛澤東歷史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第96期,2003年12月25日
142.《發揚馬克思主義在史學領域的開拓精神——紀念范文瀾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4年1月13日
143.《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序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2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2月
144.《紀念二二八義舉 認清歷史發展的方向》,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3月2日
145.《九一八事變與近代中日關係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辭》,載《九一八事變與近代中日關係—九一八事變7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7月
146.《不驕不餒,紮實苦幹,推動中俄關係史研究》,欒景河主編:《中俄關係的歷史與現實》,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147.在紀念台灣光復59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華夏經緯網
148.《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序》,聞黎明著《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49.《保定歷代史事長編序》,政協保定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保定歷代史事長編》新華出版社,2005年6月
150.《治所與治學肩挑雙但 論史與論政心憂天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5年7月29日
151.《從民族復興的角度認識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5年8月11日3版
152.《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彪炳史冊》,合著,台灣工作研究,2005年第9 期
153.《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和法理無法改變》,人民網2005年10月27日10:22
154.《正確處理歷史認識問題,構築亞洲和平發展的新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5年11月3日
155.《中葡關係史·序》,黃慶華著:《中葡關係史》三冊,黃山書社,2005年10月版
156.《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關鍵在於抓好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6年第2期
157.《一篇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深刻性的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6年7月20日;社科黨建,2006年第8期
158.《關於太平天國是否邪教的一點思考》,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史編纂通訊》 2006年第9期
159.《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序》,張友坤著《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東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160.《我是怎樣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堅持唯物史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主辦《社科黨建》 2006年黨的工作會議增刊
161.《深入研究“二二八事件”,正確判斷“二二八事件”的性質》,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主編內部刊物《台灣民情》,2006年第2期(總第199期)
162.《在中國義和團研究會理事長暨駐魯理事座談會上的發言》,義和團研究會通訊,總第31期,2006年12月
163.《金石銘刻的澳門史序言》,譚世寶著《金石銘刻的澳門史》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64.《中國工人運動圖史序言》,劉明逵主編《中國工人運動圖史》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6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歷史學研究》,人民日報,2007年1月17日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1月30日理論月刊?特稿
166.《“紀念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六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網站2007-03-02
167.《撫平歷史創傷 積極面向未來》,台聲,2007年03期
168.《增強責任意識 關注現實問題——“我感到責任重大”》,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第一版,2007年3月8日
169.《〈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高校理論戰線,2007年第4期
170.《為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奮鬥的一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專家協會編:《學問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名家談》(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171.《紀念黃遵憲逝世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國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黃遵憲研究新論——紀念黃遵憲逝世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72.《中國近代史研究應該為塑造社會主義現代公民服務》,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6月26日第1版熱點縱橫;北京日報第20版:理論周刊文史版,2007年7月23日
173.《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堅持唯物史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7月3日第2版,學部委員論壇;馬克思主義文摘,2007年8月
174.《中國歷史上的西部開發—2005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序》,中國史學會、寧夏大學編 張海鵬 陳育寧主編:《中國歷史上的西部開發—2005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商務印書館,2007年8月
175.《一次愉快的合作經歷》,載《鳳凰情緣》編委會:《鳳凰情緣》第93-97頁,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9月
176.《日據台灣時期警察制度研究序言》,李理著:《日據台灣時期警察制度研究》 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年12月
177.《緬懷與金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廣東歷史學會編:《潛心求真知 瀝血育英才——金應熙教授紀念文集》 香港出版社,2007年12月
178.《在台灣光復59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編《回眸——獻給台灣光復62周年》,第123頁,華藝出版社,2007年
179.《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形成的評估?序言》,龔云:《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形成的評估》北京出版社,2008-1
180.《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開幕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上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1
181.《滇緬抗戰紀實序言》,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雲南省德宏州政協文史委員會編:《滇緬抗戰紀實》 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
182.《張海鵬研究員談認識台灣歷史的特點與對台工作的複雜性》,當代中國史研究·國史講座 2008年第2期
183.《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推動台灣史研究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在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暨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割讓與回歸——台灣光復60周年暨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海出版社,2008年8月
184.《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歷史學》,光明日報,2008年11月9日
185.《清代台灣軍事與社會序言》,許毓良著《清代台灣軍事與社會》,九州出版社,2008年11月
186.《一個沉重、震撼人心的話題——評電視連續劇〈台灣·1895〉》,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8年12月2日第03 版
187.《藝術詮釋台灣歷史》,《人民日報》,2008年12月4日12 版
188.《建構包含面更廣的世界史學科》,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1月6日第11版歷史學;《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89.《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日報,2009年1月12日第7版
190.《一江春水向東流,海峽春潮逐浪頭》,中國社會科學院報 2009年2月17日第7版
19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日報,2009年4月3日第6版
192.《劉大年》,中國歷史學年鑑2000,453-464頁,三聯書店2009年4月版
193.《高舉民主大旗推動思想解放》,光明日報,2009年5月4日第四版
194.《第五屆張謇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張謇研究,2009年第1期
195.《圓明園西洋樓景區的園林建築與精緻文化序》,孫若怡《圓明園西洋樓景區的園林建築與精緻文化》 商務印書館,2009年6月版
196.《在林獻堂、蔣渭水——台灣歷史人物及其時代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的致辭》,《林獻堂、蔣渭水-台灣歷史人物及其時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海出版社,2009年7月
197.《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序言》,王鍵著《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 台灣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年8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
198.《社科院既要培養“書呆子”,也要培養戰略思想家》,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專家意見建議》第59期,2009年8月20日
199.《繼承白壽彜先生為建設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篳路藍縷、殫精竭慮的奮鬥精神——祝賀紀念白壽彜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大會的召開》,瞿林東主編《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9年卷,2009-12
200.《近代中國歷史發展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兼對幾個問題的回答》,團結報2009年9月24日第7版·史學
201.《社會主義道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選擇——訪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張海鵬研究員》,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第10期
202.《中國為什麼要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高校理論戰線,2009年第10期
203.《兩岸的中國近代史學術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報《歷史學》2009年12月24日第5版
204.《兩岸學術交流的一些回顧與建議》,台北《世界論壇報》第3版 2009年12月28日
205.《劉大年傳跋》,周秋光、黃仁國著《劉大年傳》,嶽麓書社,2009年12月版
206.《曾國藩傳序言》,易孟醇《曾國藩傳》,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207.《在國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通訊,2009年第6期
208.《在新中國60年歷史學術研討會閉幕時上的總結髮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通訊,2009年第6期
209.《對未來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猜想》,台北《遠望》雜誌,第256期,2010年元月號
210.《擱置歷史並非良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月26日第2版
211.《進一步推動中蒙關係發展的意見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12期(總第3269期)2010年1月29日
212.《祭安藤彥太郎先生》,中國社會科學報,第17版學林,2010年2月11日
213.《直面歷史,謀求共識,面向未來—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讀後》,抗日戰爭研究,第1期,2010年
214.《教育改造與改造教育序》,李理著《教育改造與改造教育——教育部審定高中台灣史課程綱要及教科書研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10年3月
215.《在唯物史觀指導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實踐》,《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培訓輔助教材》 輔助教材編寫組編,2010年4月
216.《張海鵬先生訪談錄》,李細珠、張志勇、趙慶雲訪談,李細珠統稿,張海鵬修改補充定稿,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史研究所老專家訪談及回憶—回望一甲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5月
217.《部分台灣政要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簡報,2010年第3期總第66期
218.《近代中國與世界關係研究的新成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20日第16版
219.《中國抗日戰爭領導權問題的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9月2日第16版
220.《一代宗師布衣學者羅爾綱先生傳序》,茅家琦主編《一代宗師布衣學者羅爾綱先生傳》 鳳凰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21.《何茲全的史學創新與學術貢獻》,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3日第17版學林
222.《20世紀第一年國際上的第一重大事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7日第1版
223.《第五屆張謇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崔之清主編《張謇與海門——早期現代化思想與實踐》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224.《台灣史序》,戚嘉林《台灣史》,海南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25.《祝賀〈海峽評論〉20周年》,《海峽評論》2011年1月1日刊,241期;《以言論求和平,以意見求統一,以思想捍衛中國——寫在《海峽評論》創刊20周年之際》 中國社會科學報,16版期刊,2011年2月15日
226.大國興衰給中國提供的的歷史經驗,7千字,北京青年報C4版原聲講堂,2011年5月4日
227.如何科學把握國共兩黨的歷史地位,1千字,中國社會科學報社科院專刊2版,2011年6月30日
228.普及歷史知識首先應尊重歷史真實,3.3千字,人民日報理論版 2011年8月18日
229.辛亥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7千字,人民日報第7版理論版 2011年9月26日
230.百年辛亥的回顧、追思與展望,18千字,中國社會科學網
231.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序,1.9 千字,祁龍威、周興國主編《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232.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評價辛亥革命--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17千字,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9
233.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3.5千字,中宣部主管《黨建》,2011年10期
234.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4.4千字,前線,2011年第10期
23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4.5千字,與汪朝光聯署,中國社會科學報第7版,2011年10月11日
236.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4.2千字,與李國強聯署,人民日報第9版,2013年5月8日
237.人民公僕觀念之百年嬗變,1.3千字,人民日報第5版,2013年12月1日
普及讀物
《辛亥革命史話》(合著),95/千,社科文獻出版社,1999.9
《國恥百談》(合著),318/千,中華書局,2001.3
資料
《1999年中國近代史學術動態概述》(合著),36/千,《近代史研究》,2001第1期
電視錄像
《帝國主義侵略與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鬥爭》,28/千,總政宣傳部,2001.5
教材
《全國幹部學習讀本: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471/千,人民出版社,2002.3
講座
1、《中國近代史講座》(共16期),《解放軍畫報》,1982第10期-1984第1期
2、《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國近代史簡明讀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8
3、《帝國主義侵略和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鬥爭》,總政宣傳部電視錄像帶,2001.4
社會任職
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義和團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中國近代史》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特聘一級教授,河南大學研究生院名譽院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